江西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
(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330200)
摘要:本文主要對江西省獼猴桃產業的發展現狀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,并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產業規模偏小、品種結構不合理、規范化和標準化栽培技術應用程度不高、產量低、商品果率低以及采后商品化程度低等問題,提出了相應對策。
江西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,位于北緯29°29′14″—30°04′14″、東經113°34′36″—118°28′58″之間,東臨浙江、福建,南連廣東,西靠湖南,北毗湖北、安徽而共接長江。江西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,境內自然條件優越,熱量豐富,雨量充沛,獼猴桃資源十分豐富。根據調查,江西共有獼猴桃種和變種27個,其中經濟利用價值較高的是中華獼猴桃,其次是毛花獼猴桃。1978年農業部在河南信陽召開第一次召開獼猴桃科研協作會議,拉開了中國進行獼猴桃種植資源調查和新品種選育研究的序幕。江西也積極開展了獼猴桃的研究工作,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,選育了一批優良中華獼猴桃品種,如江西省農科院園藝所育成的早鮮、魁蜜、金豐、怡香、素香,廬山植物園育成的廬山香,瑞昌市選育的贛獼5號等。
1、江西獼猴桃的產業現狀
1.1面積與產量
江西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,目前栽培面積已達6.3萬畝,產量為4.2萬噸,主要分布在奉新、宜豐、瑞昌、武寧等縣市,栽培面積在全省的85%以上。
1.2主栽品種與栽培方式
主栽品種:20世紀80年代初至21世紀初,江西省獼猴桃主栽品種以中華獼猴桃早鮮、魁蜜、金豐為主,少量為廬山香。由于中華獼猴桃的耐貯性和貨架期短等原因,逐漸由美味獼猴桃所代替,目前品種為金魁、徐香,占70%以上,其他為中華獼猴桃早鮮、魁蜜、金豐、廬山香、贛獼5號等。
栽培方式:主要采用大棚架、T字形小棚架栽培,少量采用籬架栽培方式。
2、存在的主要問題
2.1產業規模偏小,財力、物力、人力投入不足
江西省獼猴桃產業起步早,但發展緩慢,經過30多年的發展,面積僅有6.3萬畝,只占全省果樹面積的1.12%果園管理投入小,部分果農的果園基本上沒有投入。近年來,由于獼猴桃的價格有所升高,果農逐漸意識到種植獼猴桃的價值,投入的財力物力逐漸增多,投入果園的人力也在增加,但仍然與精品果園有很大差距。
2.2品種結構不合理
目前江西獼猴桃的主栽品種金魁的面積占80%以上,造成成熟期過分集中,采收時間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,給采后處理和銷售帶來了很大壓力。
2.3規范化、標準化栽培技術應用程度不高
獼猴桃生產以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生產模式為主,生產、采摘、包裝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來實施標準化生產,難以適應大市場的需求,不利于新技術、新成果的推廣與應用造成產量低,商品果率低。但近幾年來種植者逐步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,開始接受新技術和標準化生產。
2.4采后商品化處理程度不高
由于獼猴桃種植主要以一家一戶為主,獼猴桃采后商品化處理沒有統一的規范,主要體現在分級、包裝、貯藏等都不規范,僅有30%左右的農戶在采后商品化處理過程中比較規范,有個別農戶注冊了品牌,包裝和貯藏也做得較好。
3發展對策
3.1適當擴大規模種植,扶持龍頭企業
江西省氣候適宜,土地廣闊,克適當擴大獼猴桃栽培面積,其中有宜春、九江、上饒等地市獼猴桃資源優勢明顯,應作為獼猴桃主要發展地區;同時,還應大力扶持龍頭企業,以龍頭企業帶動獼猴桃產業的發展,推廣標準化示范園建設,實行良種區域化栽培,以發揮更大的規模效益。
3.2調整優化品種結構
目前江西省主要以晚熟品種為主,要適當調減晚熟品種比列,增加早、中熟品種比列。按照一鄉以品的原則,適當規模化集中發展早、中熟品種,形成規模化連片產區,實現獼猴桃均衡供應。
3.3加強技術培訓,實現規模化、標準化栽培技術
針對明后天要產業中存在的問題,著重開展以獼猴桃生產、貯藏和采后處理等環節為主的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,通過技術培訓,使生產者掌握新技術、新成果的應用,以實現規模化、標準化生產,生產出優質的獼猴桃產品。
3.4推進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和品牌建設
采后商品化處理,延長供應期,提高果品附加值是實現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需要。應大力推進獼猴桃產品從分級、包裝到貯運等環節處理技術的運用,提升獼猴桃產品的商業價值,同時應加強產品的品牌建設,促進獼猴桃產業的發展。